跳转至

ISBN-9787518068715

description: [hakcettyu's note] douba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63141/

引言

我们依恋这一生活,仅仅是因为这一生活本身,而不是因为我们害怕死亡;进而再得出结论:我们渴望看到生活的无限延续。

第一章 基本划分

我认为,凡人的命运之所以会有差别,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人们在以下三项内容上的差异:1.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个性。因此,它包括健康,力量,美貌,性情,道德品质,智力及智力的提升。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各种意义上的财产和所有物。3.人呈现在外的样子。我们可以将这种说法理解为:人在他人想象中的样子,也就是他人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的。因此,人呈现在外的样子亦即他人对人的看法,细分为荣誉、地位和声誉。

愚蠢的读者会羡慕诗人遇到的美妙事情,而不是羡慕诗人强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能够将平凡常见的事件变得伟大而美妙。

多愁善感的人看到的是悲剧的一幕,而乐天派看到的却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冷漠的人看到的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人们所认为的一切存在或正发生的事物,总是只指意识里所认为的存在和正发生的事物。

因为没有人能摆脱自身的个性。

我们努力地使自己喜爱的动物幸福,但是由于动物在本质上和意识上的局限性,我们必须将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

尘世之人获得的最大幸福, 就是自身的个性。

第二章 人的自身

所以,因他人自身的优点而产生的嫉妒是最难化解的,尽管人们会极尽小心地掩饰这种嫉妒。

夸张:小丑,是一个悲观的不幸者,他对别人的情绪十分敏感,他不断制造滑稽的欢乐让身边的人开心,身边的人变得开心而不是虚假的悲观能让他再不感受到更多的悲伤,所以他不断滑稽着,重复着一段又一段的把戏,当这种把戏不再新颖(创新),别人开始嘲笑他是个小丑(原本他的脸上没有滑稽的打扮)。

年少时,我有一次翻开了一本旧书,书上写着这么一句话:“谁笑得多,谁就是幸福的,谁哭得多,谁就是不幸的。”这样一句非常普通的话语,尽管有一丝夸张,但因为其中蕴含着的朴素真理,让我无法忘记。

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天才都是忧郁的。

我们对生活稍作了解就会知道,人们幸福的两大敌人就是痛苦和无聊。

痛苦和无聊之间的这种内在的或者说属于主体范畴的对立,其存在的依据在于:一个人对痛苦的感知能力与他对无聊的感知能力成反比,这种感知能力是由精神力量的强弱决定的。也就是说,精神上的迟钝通常跟感觉上的迟钝及敏感性的缺失有着密切联系,它让人较少感知到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痛苦和悲伤;另一方面,人们内心的空虚正是源于这种精神上的迟钝,这种空虚就写在许多人的脸上,并且,人们不断频繁地关注所有事情,甚至连最微小的事情都不放过,这种行为也让内心的空虚暴露无遗。这种空虚正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让人总是渴望得到外部的刺激,以期利用某事物调动自己的精神和情绪。

一个人对痛苦的感知能力与他对无聊的感知能力成反比,这种感知能力是由精神力量的强弱决定的。

另一方面,人们内心的空虚正是源于这种精神上的迟钝,这种空虚就写在许多人的脸上,并且,人们不断频繁地关注所有事情,甚至连最微小的事情都不放过,这种行为也让内心的空虚暴露无遗。

这种空虚正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让人总是渴望得到外部的刺激,以期利用某事物调动自己的精神和情绪。他们做出的选择真可谓饥不择食,要找到这方面的证明,只需看一看,这些人所沉迷的消遣多么贫乏和单调,这一点也同样经由人们的交际和谈话方式得到了证实,那许许多多的靠门站着或通过窗户张望的人,也在同样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贫乏。

所有的快乐首先都需要某种主动性,也就是某种能力的运用,如果没有这种主动性,那么所有的乐趣就都不存在。

第一类为新陈代谢能力所带来的乐趣,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觉。这些活动甚至被誉为全民性娱乐活动。第二类乐趣是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乐趣,它包括徒步旅行、跳跃、摔跤、跳舞、击剑、骑马以及各种体育类的消遣,打猎,甚至连搏斗和战争也同样包括在内。第三类则是发挥感知能力方面的乐趣,它包括观察、思考、感知、写作、雕塑、合奏音乐、学习、阅读、冥想、发明、探讨等。

最高贵的乐趣也源于他们自身

不存在没有真正需求的真正的快乐

我的哲学虽然从未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却让我避免了许多损失。

然而,这种艺术趣味纯粹是弄着玩玩的,它远远比不上自发的艺术创造力,而且单纯的自然科学仅仅致力于研究事物表面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无法完全献身于这些活动,这些活动无法彻底地满足这些人的本性,因此,他们的生存跟这些活动的联系也无法紧密到这样的程度:他们对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谁要是与生具备某种才能,并生来要发挥这种才能,那么他就会在发挥这项才能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美好的存在。

对幸福来说,深思熟虑是最有用的。 又 头脑简单就是最惬意的一种生活。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

伟大的幸福学教育家伊壁鸠鲁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三类,这种划分既正确又美妙。第一类需求是自然的和必需的。这类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痛苦。因此食物和衣物属于这类需求,也是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的。第二类需求是自然的,但并非必需的。这类需求即性需求,尽管拉尔修的论文[32]并没有收录伊壁鸠鲁的这一说法(我在这里复述他的这一学说时作了一些推断和修改)。要满足这类需求就更困难一些了。第三类需求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需的,指的是对这些东西的追求:奢侈,铺张,奢华和辉煌。这类需求永无止境,也难以满足。

芸芸众生的心情飘忽不定, 像上帝所赐予的日子一样, 变幻莫测。

我们总是不断地尝试提高自己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却没有改变其他因素,这就阻碍了这一尝试的实现。

乞儿得马,骑死方休。

因为,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免除人生所附带的贫困和劳累,即从大众的苦役——尘世之人必然的命运——中获得解放。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百倍地向世人偿还了欠下的债务。

要让贫穷成为自己的优势,需要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以下情况:自己有着很深的不足,这种劣势涉及各个方面,自己的自身毫不重要,毫无价值。

谁都不要抱怨卑鄙无耻的行径, 因为,不管别人怎么说, 卑鄙和无耻才是最有威力的。 ——歌德《西东合集》

在局促狭窄的屋子里,无从施展, 要昂首挺胸已经非常困难。

第四章 人呈现在外的样子

就其本身而言,人呈现在外的样子对我们的幸福来说并不重要。

这种担忧在法兰西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它具有地域特色,法兰西人通过无聊透顶的沽名钓誉、可笑至极的民族虚荣心以及无比可耻的自我吹嘘来发泄自己,这样的行为阻碍了他们实现追求,他们也因此成了其他民族的笑料,获得了“伟大的民族”这样一个绰号。

骄傲是源于内在的,因而是对自身的直接的高度评价,而虚荣则试图从外在,即间接地获得别人对自身的高度评价。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因为,它暴露了这一点:拥有民族自豪感的人缺乏独特的、能够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品质,否则的话,他就不会同几百万人一同为民族而自豪了。一个人如果拥有显著的个人优点,他反而能将自己民族的缺点看得更清楚,因为他一直看得到这些缺点。但是每一个可怜的、没有骄傲资本的蠢人,就只能利用这最后一个手段:为自己所属的民族感到骄傲。他由此获得满足,满怀感激,准备用自己的“牙齿和指甲”竭尽全力地捍卫自己民族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TIL character

归根结底,公民荣誉是以此为基础的:人们确信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一个人仅仅一次的恶劣行为就能让别人确信,一旦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形,他的行为都会呈现同样的道德特性。character这一英文表达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词汇除了表示性格的意思,还可以表示荣誉和声誉的含义。

按照自然属性,两性荣誉分为女性荣誉和男性荣誉,是一种应引起注意的男女双方的“团队精神”。女性荣誉绝对是两性荣誉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在女性的生活里,两性关系是最重要的事情。女性荣誉指的是人们对女性的这种普遍看法:未婚女孩没有献身给任何男人,已婚女人只献身于自己的丈夫。

1.骑士荣誉指的并不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它指的是他人如何表述对我们的看法,不管这表现出来的看法是否就是真实的看法,更别提这种看法是否有依据。

2.骑士荣誉的依据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3.一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或者他的道德本性在某个时候是否会改变,骑士荣誉同诸如此类学究气的问题完全无关。

4.正如遭受谩骂是一种耻辱,同样,谩骂他人则是一种荣誉。

5.在解决与他人的所有争端时,只要跟荣誉有关,人们所寻求的公理上的最高判决实际上就是对身体力量,即动物性的判决。

6.如果我们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身职责、说出的话语这些问题上非常顾虑自己的公民荣誉,那么,我们现在所探讨的骑士荣誉原则在上述这些方面就显示出了最高贵的宽容。

只有一种话是不可以违背的,那就是誓言,也就是人们在说了“以荣誉保证”后说出的话语。

种惩罚方式告诉我们,人类的天性,甚至是像中国人这样开化程度很高的人类天性,也不赞同这一原则。

我对骑士荣誉的探讨有些啰唆了,但这么做是出于好意,也因为哲学是唯一能打败世上道德和智力范畴的怪物的赫拉克勒斯[59]。

他们永远颂扬微不足道的东西, 因为他们从不知何为美好。

当我们给予他人荣誉时, 也贬低了自己。 ——歌德《西东合集》

告知别人你的见闻要比告知别人你的感想容易得多,同样,他人在对这两类事物的理解上也同样如此。与此相应,前者的听众比后者的听众要多得多。

即使漂洋过海,人们变换的也只不过是天空和气候,而不是自己的思想。

第五章 告诫及原则

1.人生智慧最高的一条准则,在我看来,首先就是亚里士多德曾无意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学(第七章,12)中提及的一句话。这句话也许可以用德语更好地表达:“理性的人追寻的不是享乐,而是避免痛苦。”换言之:“理性的人是以没有痛苦为出发点,而非享乐为目标”;其真理在于,所有的享乐和幸福的本质是消极的,而痛苦的本质是积极的。

这让人想起一句动人的法国名句:更好是好的敌人。的确,甚至犬儒学派的基本思想也源于这一道理。这点我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册第十六章已经分析过了。犬儒学派放弃所有的享乐,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考虑到与这些快感乐趣多多少少地纠缠在一起的痛苦吗?对于他们来说,避免痛苦远比得到快乐更加重要。

2.如果我们要去衡量一个人的幸福状态,不该询问他开心的事情,而是应该了解他有什么苦恼:因为使他感觉自身受到的烦恼的事情越少,他越幸福;如果小烦恼都让我们敏感不适,说明我们正处在安逸、舒适的状态:在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感受到小的事情。

3.人们维系生活幸福,要避免对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这为幸福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地基:因为依赖于这样一个宽阔基础建立起的幸福是最容易坍塌的,因为生活中就会更易发生不幸的事情,并且会一直存在。

4.那些参与修缮建筑的工人们可能不知道整体的规划,又或者,他们也不是时时刻刻心中都记着这一规划。

5.人生智慧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我们要在关注现在和着眼未来之间取得平衡,这样现在和将来才不会相互干扰。

那些对未来寄以追寻和希望的人,盯着前方,焦急地等待即将发生的事情,仿佛将来的事情才会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那么在此期间,他们无视现在的生活,不去享受,任由时光流逝。

6.所有的节制和局限都会有益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7.我们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意识并且如何运作它。

8.想要深思熟虑地去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收获一些教训,我们必须经常反省我们经历了什么,做过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触。

9.自娱自乐,我即万物,并且说道:我的拥有就在我身——一定是我们幸福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友谊、爱情和荣誉把人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将希望寄予自身,或最多寄予自己的孩子

保持自我是一种孤独。

因为孤独才是快乐和心安的源泉。由于上述原因,人能认知自我,能在万物中保持自我,才是最佳的状态。

因为孤独才是快乐和心安的源泉。由于上述原因,人能认知自我,能在万物中保持自我,才是最佳的状态。

这里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应该是”没办法忍受孤单和接受孤独“比较合适。

另一方面人们乐于社交,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忍受孤独,必须迫切进行社交。

公民(哲学上需要独立的人)和人民(社会主义下需要整体)。

相比之下,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体,而不是统一体其中的小部分。

孤独为高智商的人带来双重好处:第一,他可以成为自己;第二,他不用和别人一起。

相比之下,生活在熙攘繁忙中,就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把部分的孤独带入社会人群中去,同时又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并且学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随时告诉他人;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不要太过当真。

10.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与此同时,它既是一种罪行,也是一桩不幸。

11.我们在要进行某个计划的时候,先深思熟虑一番;尽管我们仔细地考虑了每一个细节,我们仍然需要为人类认知的局限和不足留点余地。

12.在遭遇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该允许有“事情可能会是另外的样子”的这种想法,更加不要去想“我们本可以阻止这些不幸的发生”。

13.对于一切涉及痛苦和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握紧想象力的缰绳。

从这些噩梦中清醒过来以后,我们仍然无法马上摆脱这些噩梦,但做过的美梦却马上就被我们忘了,因为这些美梦马上就遭到了现实的驳斥;现实最多只让人们保留着实现一线希望的可能。

14.当我们看到某样我们没有拥有的东西时,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它是我的该有多好!”这些会让我们感觉我们少了什么。

15.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各不相干,没有顺序,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并且差异巨大;唯一共同之处就是这些事情在我们身上出现。

16.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设立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时刻警醒自己:世上令人艳羡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只能得到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必定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苦难。

17.亚里士多德说:“生命在于运动。”很明显,他的话是对的。

内在精神生活也需要持续不断地运动,可以通过行动或通过思想。

“无事可干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

18.我们行动和努力的指南不应该是想象出来的画面,而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概念。

19.上述规则可以归为普遍性,而我们应该成为如下两者的主人:眼前事物的印象和直观认识。

20.我在第二章里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健康是首要和最关键的要素。

21.在这世界上生存,必须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损失,后者则让我们免于纷争。

22.令人惊讶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性情方面有这么多相同又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这些会在人们的谈话中轻而易举地显示出来,哪怕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让人感觉得到。

23.很少有人可以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想要表达的是: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和自身上的东西一样,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

24.当一个人在等待或者坐着无事可做的时候,如果他并没有随手拿起手头上任何一样物件如手杖、小刀、餐叉之类有节奏地敲打,那么,这个人让我刮目相看,这个人很有可能在思考事情。

25.拉罗什富科一语中的:很难在高度敬仰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

26.大多数人都是那样主观,根本上来说,他们除了对他们自己以外,不会对别的事情感兴趣。

27.当任何一个颠倒是非的见解出现在公众面前,又或者,荒诞虚假的东西写进了文字作品并且受到大众的欢迎,或者至少没有遭到任何驳斥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就此感到绝望,认为事情会就此结束。

28.人们在这方面如同小孩一般:如果我们娇惯纵容他们,他们就会变得顽皮。

29.具有高贵本性和极高天赋的人,尤其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会令人吃惊地暴露出他们缺乏对人情世故的了解。

当然,就算这样一个高贵优越的人终于学会了后验知识,即总结别人的教导,结合自己的经验,终于明白了我们大概对人应抱有的期待;

一个人会忘记一切,绝对可以忘记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他的本性。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其他的。

野蛮人互食,文明人互欺,这就是世道。

30.没有哪种人是我们允许的完全放任自我发展,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概念和格言获得指引。

31.正如人们自己承载着自己的身体,对自身的重量并无察觉,但在移动他人的身体时,他却感觉到了重量。

32.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认为: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最重要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是精神上的,也就是说,这些关系是建立在人们相同的气质、思维、情趣等基础上的。

33.如同市面上流通的是纸币,而不是真金白银,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真实的友谊,而只是做得尽量自然逼真的显示尊重和友谊的外在的假象。

34.如果一个人自认为能通过显示自己的聪明和思想就能受到社交人群的欢迎,那么他确实是初出茅庐不懂世故!

35.我们信任别人,透露秘密给别人,总是由于我们懒惰、自私和虚荣造成的。

36.中国人把礼貌奉为最重要的美德,而保持礼貌的其中一个原因我已经在我的《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文中讨论过了。

37.我们判断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无论如何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境况、关系都不相同,人们性格的差异也会使我们对事情的处理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

38.我们不应驳斥别人的观点,而应该想到,如果试图让一个人放弃他观点中的所有谬论,那么,我们就算有玛土撒拉[74]的寿命也不能做到。

39.想让别人相信他的观点,那他就得冷静、不激情四射地把他的看法表达出来。

40.就算我们完全有权利去称赞自己,我们也不能受这样的诱惑而真的这么做。

41.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在说谎话,我们应该假装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地说出谎言而最后被自己拆穿。

42.我们得把自己的事情都视为秘密。

这种错觉就叫作Schwindel(眩晕)。

43.任何金钱花费都没有我们被别人骗去的金钱花费得值得,因为用这笔钱,我们直接买回了聪明。

44.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却必须关注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牢记于心,因为以此可以断定这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于我们的价值,并据此决定我们对他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不爱不恨”包含了世上所有智慧的一半,“不说不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45.言词或表情流露出愤怒和憎恶是徒劳无益的,既不智慧也很危险,既可笑也卑劣。

46.说话不要加重语气:这句古老的规则目的在于让别人理解发掘我们说话的含意,因为常人的理解力是迟缓的,在他们明白我们说话的含意之前,我们已经把话说完了。

D.我们对待世态发展和面对命运的态度

47.人生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构成人生的要素仍然是同样的。

48.一个老者一语中的地说过: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我

49.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

50.平庸的人和智慧者之间的典型差别,反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当评估和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前者只是提出并考虑这一问题:相类似的危险是否曾经发生,后者却思考相类似的危机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并且牢记这句西班牙谚语:“在一年都不曾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发生。”

51.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

我已经尝惯人世的悲欢苦乐, 因此,无论何种突如其来的变故, 也不会使我像女人一样软下心来, 流泪哭泣。 ——《终成眷属》第三幕第二场

52.但人们泛称为命运的事情却通常都是自己做出的蠢事。

53.对于我们的幸福,勇气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仅次于聪明睿智的素质。

第六章 年纪带来的差异

伏尔泰的这句话非常优美: 谁要是没有他那个年纪该有的睿智, 那他就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不幸。

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幼年时光就是永不终结的诗篇。因为,跟其他所有艺术一样,诗歌的本质在于解释每一个单一事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柏拉图式理念,即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是这类事物的共性。

因此他避免与这些人交往,因为,每个人都是依据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喜爱或厌恶孤独,即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社交活动。

时间戴上空间的面具欺骗了我们。如果我们旅行前往那个地方,就会意识到时间对我们的欺骗。

因此,人们把年老时期中的这一段时光——出现衰弱和病痛症状之前的那一段时光——称为“最美好的年华”。

与此相反,在青年时期,特别是对那些思维活跃、充满幻想的人来说,最首要的东西就是事物留给人的直接印象,即事物的外在方面。因此,他们将这个世界看作是一幅画,因而主要关注的是在这幅画里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表现如何,而不是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青年人爱慕虚荣、讲究穿着的行为就反映了这一点。

我们人生的前四十年交付的是一篇文本,接下来的三十年交付的则是对这一文本的评注,这一评注教我们如何正确地理解这篇文本的真实含义及内在联系,以及这篇文本的道德寓意和微妙之处。

他们想的、说的、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外在事物留给他们的印象也无法让他们的行为有所改变或让他们的行为有新的内容。

注释

叔本华认为:我们只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那就是认为我们来到这一世界,目的就是要过得幸福愉快。——译者注

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公元前324):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如果人们误以为,称作品为功业就是在向作品致敬,就像当今流行的这样,那么这实在是一种很差劲的恭维。因为,作品要比功业高级得多。功业通常是有动机的行动,所以它是单一的、即逝的,属于这个世界的普遍、原始的成分——意欲。而一部伟大或美妙的作品则相反,它是永留存的,因为它具备普遍意义,是智慧、无辜和纯粹的产物,就好像这意欲世界里散发出来的芳香。功业声誉的一个优点就是,它通常很快就能获得,并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猛得把整个欧洲都传遍了。而作品带来的声誉则是慢慢地、逐渐出现的。这种声誉首先很微弱,然后越来越高,常常在几百年后达到最高点,然后就一直维持在这个高度。因为作品一直留存在世的缘故,有时能保持数千年之久。而功业带来的声誉则相反,在经过最初爆发式的增长后,就会逐渐变得微弱,为较少的人所知,然后为越来越少的人所知,直至最后变成历史中幽灵般的存在。


最后更新: 2021-12-10
创建日期: 2021-12-10